IMG_4649  

國慶里民親身體會廚餘回收好處多多。

康健雜誌48期 (2002/11) 

文/刁曼蓬 攝影/ 蕭世英

傍晚7點左右,台北市民族西路225巷附近一棟四百多戶人家的住商綜合大廈前,放滿十幾個紅藍塑膠桶。

兩手分提透明與紅色塑膠小提桶的大廈居民,陸續出現。一位穿著「環保義工」背心、也是這棟住戶的陳太太,熟練地幫著分類:透明提桶裝蔬菜的廚餘,倒在藍色塑膠桶內;較小紅色提桶內煮熟過的葷食,倒放在大的紅色塑膠桶中。默契十足,秩序井然。

7點3刻,一輛敞篷小發財車停在紅藍塑膠桶前,司機熟手熟腳的將十幾個滿載葷素廚餘的紅藍塑膠桶抬上車。這一邊隨車的環保義工林小姐,將車後裝著十幾瓶貼著「生化水」(廚餘水)的保特瓶紙箱抱下車,紙箱還沒著地,十幾瓶的「生化水」已被等待一旁的居民搶拿一空。

顏色金黃透明有些像甘蔗汁的「生化水」,可以用來清浴室馬桶、廚房料理台的污穢與油垢。稀釋後擦拭桌面,可以防螞蟻;倒在容易孳生蚊蟲的料理台通水管,還可以防登革熱。「這個比清潔劑、通樂、白博士還好用,既不污染環境,又清潔衛生,」一口氣拿了兩瓶的林太太說。

廚餘水的好處,是國慶里九百多戶居民,一年多來辦理「自主廚餘回收」發現的心得。

不只廚餘水有用,廚餘回收後,家戶的垃圾少了一大半,再加上台北市有資源回收,很多人家可以一個星期倒一回垃圾。使三千居民的國慶里,成為台北市唯一週收垃圾三次(其他四百多個里,都是一週六天垃圾回收車)。

「最重要的是開始知道珍惜食物,吃多少、買多少,煮多少,不會浪費食物,」環保義工陳太太說。

社區環保鄰里帶動做
位於重慶北路、延平南路一帶的國慶里,有九百多個家戶,屬於台北市老舊的社區。但是,不論防火巷道、公園設施,都不見老舊社區容易出現的髒、舊、亂,路邊停車也規矩的在畫好的白線上。

里長吳祚貴與太太廖吟秋是台北市環保局推動「社區環保由鄰里帶頭做」的最佳搭當。

「建築材料是金,廢料也是金,都要珍惜,不能浪費,」經營營建多年的吳里長,用情環保是來自昔日一位泥水匠師傅的啟發。告訴他這話的師傅,從八里水泥工,發展成建大飯店的營造商。

多年來吳里長承包的工程完工後,一定雇工將用完的水泥紙袋、版築、鷹架回收。寧願花一天上千元的人工費用,「不是為了每包15元的水泥紙袋的回收錢,而是回收過程,已經有成就感,」一手撕裂滿是塑膠袋的廚餘、他一邊說。

8年前,吳祚貴當選國慶里長,做建築注重環保的習慣,也帶進里辦公室。環保局開始推動資源回收、垃圾分類、鄰里主動做環保,建築本業的吳里長,起勁地找來建築工,清防火巷道、畫路邊停車線,協助鄰近的延平國小清理垃圾堆積的問題。前任市長陳水扁在中山區試辦垃圾費隨袋徵收,在大同區的國慶里,主動參與試辦。

在垃圾費隨袋徵收實施效果出現──垃圾減量超過3成,台北市環保局決定開始著手試辦廚餘回收,由13個行政里先行辦理,國慶里又是其中之一。

吳里長滿懷熱忱地仿效已經辦理廚餘回收有年的宜蘭經驗,卻發現城鄉生活空間、形態差異極大,一股腦兒將葷素夾雜的廚餘回收後,不但容易孳生蚊蟲、臭味,更麻煩的是廚餘的品質參差不齊,做成的餿水營養成分不佳,豬農不收。

挨家挨戶奔走、開說明會,遊說廚餘回收對環保貢獻,里長太太廖吟秋與先生徹夜苦思,兩人終於悟出改良之道,訂出將葷、素分開的回收原則。

「煮過的葷食集中一起,蔬果菜葉另外做堆肥,」也是國慶里環保大隊長的廖吟秋說。

他們先行訂製加蓋的紅色、透明兩種塑膠桶,分送里內一千名住戶。約3公升的紅色塑膠桶裝煮熟過的葷食,面積較小,可以放置冰箱內,避免溫度引發酸腐味道。5公升大的透明塑膠桶,則用來裝果皮菜葉等。

每週二、四、六晚上7點左右,由國慶里環保大隊組成的義工,開始到各地垃圾回收點放置廚餘大型回收桶,再由里長事物費出資請來的義工小貨車,集中載回附近延平國小主動提供十坪大小的空地上處理。

葷食廚餘再加上部份果蔬殘渣,組成營養均衡的餿水,當夜由養豬農戶帶走。果蔬菜葉,則由裝入五加侖大小、有出水孔的白色塑膠桶,加入酵母菌封桶,製成堆肥。

三天後堆肥桶即可流出弱酸、具有殺菌、清潔效果的廚餘水,成為里民爭相搶用的家用清潔品。大約一個月後,桶內的廚餘只剩下十分之一,即成一旁延平國小花木扶疏的滋養。

已經有半年以上的光景,國慶里垃圾車一週只需來三次,再加上資源回收,「我們的垃圾一個星期只有一小包」,前天母國小陳巧芸校長、也是國慶里里民說。

過去半年每月國慶里廚餘回收超過1200公斤,整體垃圾減少一半以上。不但得了台北市環保金鑽獎,更重要的是里民對環保都產生「與有榮焉」的參與感。

「晚上在家看連續劇,是別人的故事;動手做廚餘創造我們自己的故事,吃晚飯動一動,不怕胖,容易睡;」環保義工林淑蘭一邊洗廚餘桶,一邊說。白天她在貿易公司工作。

國慶里的經驗還意外地挽救了台北市廚餘回收的命運。

今年初預算審查時,台北市議會原擬刪除53個行政里廚餘試辦經費。台北市環保局長沈世宏力邀議員,組團參訪國慶里後,原來將被腰斬的經費,因此得以敗部復活。

一年多致力廚餘回收的廖吟秋,鼓勵阿嬤級年長的里民,總是這麼的說:「廚餘回收對環保的貢獻,比拜菩薩的功德更直接有效。」
--

資料來源: 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content/048/048126.asp

 

arrow
arrow

    tpdouble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