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92年,當垃圾費隨袋徵收改變了過去的天平,讓資源回收大幅提升後,環保局進一步實施家戶廚餘全面回收,首創堆肥與養豬廚餘分離清運,使得北台灣的豬隻得以享受營養美味的「廚餘大餐」,譜出「廚餘愛之味」。

落實分類 味道鮮甜

    深夜10 點,鄰近縣市的養豬戶開著卡車出現在北市各區清潔隊,準備載走當天「剛出爐」的養豬用廚餘,身兼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廚餘養豬推動小組召集人的羅文財說:「我們的豬仔特愛台北市廚餘,因為口感扎實、味道鮮甜,從牠們一掃而光的動作,看到了滿足與愉悅……」

如果說,外縣市的廚餘是「清粥小菜」,那台北市的廚餘則堪稱「滿漢全席」,原因不是都會人吃得比較好,而是北市廚餘因為經過堆肥與養豬用的 分類回收程序,使得豬仔吃得對、長得快。而能夠在第一線成功分離出堆肥與養豬用廚餘,來自「市民的力量」,一個集體的分類動作,讓豬仔享受了人間美味,頭好壯壯...

羅文財指出,以前各縣市提供給養豬戶的廚餘幾乎是真的「餿水」,菜渣、果皮成分多,這些食物經過高溫烹煮後只剩粗纖維,毫無營養價值。直到92 年,北市全面開辦廚餘回收時,他以國慶里的成功經驗,建議環保局將堆肥與養豬廚餘分類,留下米飯、魚、肉類等高蛋白食物,其他則做堆肥之用,果然,精挑細選的結果,讓北市創全國之先,為豬仔料理出「廚餘大餐」。

廚餘大餐 豬仔happy

 

 如何證明北市養豬用廚餘的成分比較「純」?羅文財舉例說,中和市有五十萬人,一天的廚餘總量約三百桶;北市有兩百萬人,依此推估,廚餘總量應有一千二百桶,但經過篩選,最後吃進豬仔胃裡的廚餘卻只有二百三十四桶!此外,北市週收五天廚餘,養豬戶當天處理,豬仔吃到的廚餘比較鮮甜,相較外縣市廚餘只收三天,加上混著果皮菜渣,味道容易酸腐,也是不受養豬戶青睞的原因。

鏡頭來到金山鄉一處養豬場,羅文財從車上卸下台北來的廚餘,經過高溫蒸煮,加水後搗碎,倒進雜糧攪拌,此時,像豆漿般的濃稠物就是豬仔期盼已久的「廚餘大餐」。羅文財說,他們不擔心原始食物的調味料過重,因為已加水稀釋,當大餐倒在豬仔面前時,牠們的嘴不曾停過,沒多久就吃個精光。

 羅文財曾試著改放有點酸味的廚餘,只見豬仔咬了幾口後,立即閃到一邊。他指出,對豬而言,台北的廚餘比沒味道的飼料好吃,如果遇到春節或拜拜等日子,那簡直是「超級大餐」,不時會出現全雞、全魚,可以感受豬仔的快樂神情

品質優良 廚餘有價

 

 也就因為北市的廚餘味道特佳,所以顯得有價值。羅文財說,北市的廚餘是要花錢買的,一桶兩百公升可以賣二十到一百元,他們除了必須競標外,得標後還得花錢租車、請司機前往北市載運,儘管如此,仍覺得很值得,因為豬仔真的長得比較健康、比較快。由於環保署自民國95年起全面實施垃圾強制分類,羅文財研判屆時全國廚餘量勢必爆增,但如果未經分類就回收,品質將不受養豬戶青睞,到時候各縣市為了順利處理廚餘,可能採取「免費且宅配到府」方式因應。

 羅文財認為,品質還是最關鍵,不受豬仔喜愛,免費也沒用,如果能比照北市分類回收,「就算收費,相信養豬戶也願意」,不過他說:「這個前提,需要偉大的市民支持」。

寸土寸金 也能堆肥

 

 北台灣的豬仔能夠享用北市營養美味的「廚餘餐」,起源於五年前,國慶里配合環保局政策,試辦「自主廚餘回收」時,把廚餘分為堆肥與養豬二類,讓養豬用的廚餘去除果皮等雜質,而保留了「香醇、濃郁」味道,進而成為北市全面實施廚餘分類時,率全國之先,將廚餘分為堆肥與養豬用的推手。

 走進國慶里,雖然不復見環保志工清洗廚餘桶、「養生化水」的畫面,里內延平國小的垃圾場,從過去的蒼涼,搖身成為學校的教學園地,這個改變,嗅出當年里民善用廚餘、努力過的痕跡。

 六年前,北市首創垃圾費隨袋徵收未久,垃圾量即遽減四成,環保局決定進一步試辦廚餘回收,次年由十三個行政里開先鋒,國慶里是其中之一。里長吳祚貴說,當時在參考宜蘭經驗後,他認為,台北縱使寸土寸金,也絕對可以在里內自設回收場,打開社區的廚餘回收與堆肥之路。回收場就選定延平國小的垃圾場,這個空間,原本除了一輛小型垃圾車外,就是灰撲撲一片,氣氛冷到不行,然而,里內的廚餘回收,改變了它的命運。

神秘之水 意外收穫

 

 回憶當年的執行過程,吳祚貴指出,一開始他們師法宜蘭,在去除塑膠袋、衛生紙、牙籤等雜質後,便將民眾送來的廚餘一古腦兒的送給養豬戶,結果遭對方婉拒,原因是,這種餿水品質參差不齊、沒有營養價值,且一旦當天未處理掉,容易孳生蚊蟲、臭味,他與太太苦思良策,終於體悟出必須「葷素分開」才行,但,此做法顯然讓民眾覺得不便,為此,他召開宣導會,以生物鏈的原理告訴里民︰「唯有讓豬吃得健康,人類才會健康」,請大家先在家做好分類,紅桶裝熟食、白桶裝素類,時間到再拿出來倒。共識,成為社區進步的關鍵。

晚上7 點30 分,當垃圾車出現時,吳祚貴出資義助的小貨車就緊跟在後,環保志工幫忙分類,將廚餘分別倒進小貨車的紅、藍大桶內,隨即駛入學校垃圾場。裝著葷食的廚餘由養豬戶帶走,留下的果皮菜葉,只見志工們在桶內倒進生化粉並予封桶,等待製造「神秘之水」。

一週後,桶內流出五顏六色的「生化水」,不仔細看,會以為是「果汁」。吳祚貴說,別小看它,它比市面上的清潔劑好用得多,舉凡洗馬桶、廚房油垢,一擦就清潔溜溜,還能克蟑、防螞蟻,如果稀釋使用,可以澆花,成為天然的養分,當時,一天能製造近一千西西容量,分裝在三百西西的寶特瓶後,只要「神秘之水」一出爐,馬上被里民搶光!

延平國小的垃圾場,也因廚餘回收而綠意盎然。吳祚貴說,裝在桶內的素類廚餘經過二、三個月的腐化後即成為一種有機物,混合在土壤中即變有機肥,他們因此就地種起釋迦、楊桃、番石榴等水果,使得不起眼的空地綠意婆娑,還成為學校的教學園地,學生跟著做起落葉堆肥來。望著已五、六年的楊桃樹,吳祚貴表示,它吸收有機肥養分後,六個月內即從種子變成幼苗,三年後長出第一顆楊桃,味道真是甜美;也有民眾發現,用廚餘釀造的有機堆肥可以讓枯萎的花草瞬間復活,這種神奇的力量令人感動。

 而國慶里試辦自主廚餘回收的毅力,連SARS期間也不曾放棄。吳祚貴說,當時因為大家害怕外食,廚餘量反而激增,但志工還是戴著口罩、手套、穿防護衣,忍受悶熱之苦繼續推動廚餘回收,有人曾建議暫停,結果在不願前功盡棄的理想中堅持下去。即便過年前夕,他們照做,由於貫徹廚餘回收,使得國慶里垃圾總量減少一半以上,也因此榮獲環保局頒發之金鑽獎。

改變習慣 夠吃就好

 讓吳祚貴感觸最深的是,因為自主回收,改變居民生活習慣,尤其大樓住戶,以前靠外包處理廚餘,因為自主回收讓他們走出來,彼此可以閒聊,曾經有路過的運將目睹此景,驚訝的說:「這種畫面在鄉下才看得到,沒想到也出現在台北市,好像回到過去喔……」此外,因為自主回收廚餘,讓主婦們學習「夠吃就好,不必煮太多」。

 至於外縣市的豬仔反應呢?曾有養豬戶說,他們豬仔吃了國慶里的菜後,變得不愛吃飼料,有一次碰到過年,整整五天沒有國慶里的廚餘可吃,豬仔竟然寧願「絕食」,也不碰飼料,因為愛上國慶里的廚餘。

 而隨著廚餘回收在北市全面實施國慶里的自主回收跟著走入歷史,如今留下的就是那座麻雀變鳳凰的垃圾場,因為泥磚上多了森林的味道

 

--

本篇文章敘述台北市自主廚餘回收發展的歷程,也記錄國慶里里民參與的貢獻與成就!

全文(含圖片)詳見 台北市環保局出版 "台北愛之味 "電子書連結 http://www.dep.taipei.gov.tw/intro/story/index.htm  廚餘愛之味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pdouble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